毛爷爷战略退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解读

原创 admin  2024-05-15 17:58  阅读 404 views 次

文章首发公众号: 凤凰山外

毛泽东这篇文章,是总结1927至1937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而写,后续由于西安事变,战略反攻和政治工作部分没有写完。

研究战略问题有什么用呢?

如果说战术是武功招式,那么战略就是内功心法。我们看事情常容易被短期现象迷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候看一些战略报告,感觉也云里雾里,总觉得言之无物。而这篇,不但讲清楚战略是什么,还有怎么用,十分通俗易懂。

一、如何研究战争

1、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

战争的第一性问题就是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战争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根据矛盾论的观点来看,当社会矛盾在初级阶段时,表面上看冲突不严重,而当对抗性变得激烈时,会发生革命。而战争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战争是为了消除这种对抗,消除动乱和预防动乱。所以,上面提到的消灭“战争”也指消灭动乱的源头。对于这个答案,我想可以举个反面例子,中国古代王朝由于游牧民族总骚扰边境而发动战争,如果放在今天很好解决,去带领他们发展生产力并用经济控制他们。但是在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王朝和游牧民族只有整体力量上的差距,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并不大。而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难以被管理,所以往往用战争打服然后要求年年进贡,但是没办法消灭动乱。

而正面例子呢?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利用政治去土地革命,在经济基础上瓦解对方的力量来源,利用军事力量去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这就不会出现动乱反复的问题。所以本质上,是治根还是治本的问题。

2、战略是啥

一次次战斗组成了战役,一次次战役组成了战争。

凡是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对于指挥战争的人而言,精力有限。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放在全局上不意味着不用付出,等着士兵拼命,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最有决定性的动作上。我们遇到有些人常常讲战略,比如一些企业的中高层,实际上是讲管理员工的技巧,并没有能带动全局发展的作用。

3、研究战争的方法

在《实践论》讲过,掌握规律的方法只有实践。所以毛主席提出: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主席讲,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研究一件事情的规律,从哲学思考上讲,只有人本身的脑子是主体,其余研究对象都是客体。除了我们的脑子之外,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我们的思考只是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再看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就明晰很多。敌我双方是主要矛盾,但不论敌方、我方、第三方、还是底层的民众、客观的环境,这些都是要研究的客体。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还是讲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产党在政治上是了解了中国与苏联的不同,进行指导思想改造。那么战争的规律自然也是要有选择使用,之前会打仗,不代表在这场战争就能指挥正确,这是不熟悉战争的特殊性导致的。

那么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呢?毛泽东讲了4点:

1)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历过北伐革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这也是产生国民党的客观环境。

2)敌人的强大,经济、军事强大,有全国性政权

3)红军的弱小

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由1、4说明共产党有发展的可能,由2、3说明战争是持久的,搞不好还可能失败的。这也反映了“立三”路线的失败根据。

三、如何打革命战争

根据上面的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形势就是围剿与反围剿,这是一场你死我活不能妥协的战争,并且在红军成长到一定规模前,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但是一旦红军成长起来,局势反转过来,国民党是没有反围剿的能力的,因为没有人民支持的政治基础。因此这场战争也是防御和进攻相互转换的问题。分为三个情况。

1、战略防御

面对强大的敌人,防御的问题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积极防御,一个是消极防御。

消极防御的人,他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轻视敌人,一种是被敌人所吓倒。他们担心先防御会导致军心不稳,而这在历史上有先例。德意的军事家就指出防御不能振奋人心,反而使人心动摇。但是这跟中国与苏联革命战争的情况并不一致。资产阶级的军队,士兵与战争的利益并不一致,碾压对面还好,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军心问题;而红军是为自己的利益、保卫分到的田地和家乡而战,这是截然相反的一种情况。

2、战略退却

1)准备退却

在围剿与反围剿转换中,选择什么时机由进攻转为退却呢?主要是根据收集的资料来决定,但早退好于晚退。

同时要做一些提前准备工作。原则是稳住根据地的环境,军队有序撤退。

i:政治动员。这是第一个问题,人民是红军的根本,不能让人民觉得自己被抛弃,所以动员时除了军事秘密,要公开讲,尤其是得到各干部的同意。稳住民心,有序撤退。

ii:征集新兵。有了第一个条件,再去征兵,同时征兵的数量要考虑到接下来战斗的消耗,为后面战斗做准备。

iii:财政和粮食。要考虑到防御时间的延长,所以要多准备。

iiii:对待政治异己分子,像地主、富农这种最容易反水。尽量政治上征求他们中立,派人盯着。问题特别大的要逮捕起来。

2)战略退却

由于敌对双方差距过大,红军必须要先行撤退。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保存军力,准备反攻。毛泽东讲,聪明的拳手往往先退一步,观察对手的招数,再出招制胜。

反攻的条件是什么呢?

  1. 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
  2. 有利阵地
  3. 红军主力的集中
  4. 发现敌人薄弱部分
  5. 使敌人疲劳沮丧
  6. 使敌人发生过失

至少满足下列两种以上才能反攻。其中第一条人民是最重要的,有了根据地的帮助,使4、5、6点都容易出现。退却不是无脑的退却,而是两方在运动中,创造出局部的我军有利条件。同时要兼顾全局的形势,不能因为局部的优势就开始反攻,第一步反攻之外要想到后续的变化。

但退却的终点在哪?在根据地中作战有前中后三种位置。如果不是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可以在白区作战,那终点就是在根据地的前、侧、后。

退却的核心一定是依靠人民,说服人民,不能让人民觉得是逃跑,自己被放弃掉。因为在游击战、运动战中,民心是最重要的翻盘点。这在历次战斗中,正反的两种情况都出现过。

3、战略反攻

1)初战

初战必须胜利!

反攻的开始阶段是两种形势的转折点。必须通过退却时积蓄的力量来扭转颓势。若初战失败,则后续战斗无法形成“势”,反而助长敌人的威风。这是革命中多次验证过的道理。同时《曹刿论战》中也有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

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集中兵力

我们力求在根据地的运动中形成局部的优势,突破敌人围剿,这是从早期红军游击战发展而来的。

因此,我们集中兵力有这样的特点。

在空间上,我们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

在时间上,我们的战略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在战役上则相反,速决战而不是持久战。

在效果上,我们是歼灭战而不是求击溃。

对于给养弹药来源于敌人的红军来说,拼消耗是不明智的,击溃了敌方对己方却是吃亏的。只有歼灭才能一块一块吃掉敌人,找到反围剿的缺口。这也就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由来。

四、个人战略

战略问题既然是持久战,那么不仅是军事,应用于政治、个人生活都是可以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不讲太具体的,举几个例子吧。

在整个战略中,毛主席讲:应当把自己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昨天在知乎看到一篇北大学生讲时间管理的回答。其中说到,保证八小时睡眠,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必熬夜,熬夜效率不高,同时压榨了第二天的工作时间。而保证早起,这段时间精力最好,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上午完成,剩下的有限的精力交到其他时间,这不就是在关键问题上集中力量么。

面对强大的困难时,是被压垮吗?还是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通过主观能动性,在运动中去暴露出事物的破绽,进而击败它。比如这两年很火的“躺平”一词,年轻人因为经济不景气、房价高的问题,拒绝画饼式奋斗,短期看起来普通人是绝望的,但真的要“躺”吗,在随着时间的变化,经济形势和人民需求在变动,有了新的机会;在地理位置上,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有了新的行业;在个人发展上,随着不同行业信息横向积累,挖掘出新的需求。一切都是运动和变化的,其中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地址:https://www.moonpm.com/1390.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扫描二维码产品设计研究与产品经理交流中心 (鼠标移入红色字)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